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10    次浏览
成都积木宝贝国际早教温江中心:带宝宝除去玩的时候,尤其是一些人多的地方,宝宝莫名的烦躁,然后大吼大叫,真是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既尴尬又无奈。那么该怎么办,小编在此对无助的家长们支几招,但愿可以帮到你们。方法一:接纳感受,限制某些行为感受只是个人的体验和感想,因此,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。孩子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家长接纳。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,家长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而对其进行否定。如,有的孩子因商场太热而大吼大叫,家长却说:这里也不热啊,我可不觉得热。这样的话,孩子就会感觉家长无视自己的情绪,哭闹的行为会越演越烈。此时,家长可以说:哦,你觉得热了不舒服,是吗?那脱掉一件衣服好不好,这样就不热了。但你哭闹起来,我也不知什么原因啊,下次如果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好吗?这样,孩子就会感觉被理解和接纳,进而逐渐学会以被认同的方式来沟通。支招二: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宝贝大吼大叫的背后,跟着的一定是负面的感受。但是,宝贝意识不到自己的感受,无法表达,只能以叫嚷的方式呈现。所以,当TA们有这种表现的时候,家长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帮助TA们面对自己的感受。如,“宝贝,你这么叫嚷,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?”,“你不高兴吗?宝贝,快告诉妈妈”等等,帮孩子认识到叫嚷背后的真正感受是什么,从叫嚷的行为中抽离,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感受,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么。支招三:不要试图制止或满足孩子孩子在公共场突然大吼大叫,家长为了避免窘迫、丢人,常常先训斥孩子:不许吵,要安静,或被迫满足孩子的要求。首要方式常常无济无事,往往家长越训斥,孩子越吵闹;而第二种方式可能当时有效,但容易被孩子要挟,逼家长就范。因此,建议家长,当孩子在公共场突然吵闹时,先不要说什么,但可通过表情、肢体语言透露这样的信息给孩子:你现在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,但我不是很接受。如:平静地注视叫嚷的孩子几秒钟,或稍稍让自己离开孩子一定距离。通过这些平静、耐心、不带威胁成份的表情、动作、肢体言传达出关注孩子哭闹行为的讯息,让情绪激动的孩子感觉被“看到”。支招四:用幻想的方式实现TA们的愿望对于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要求,无法实现和满足的时候,尤其对年幼的孩子,家长可以选择用幻想、夸张的方式帮助TA“实现”。如,在饭店里,孩子想吃面条,但没有,孩子因而大吼大叫,这时,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:听得出宝宝很想吃面条,这里要是有面条就好了,真希望爸爸妈妈会变魔术,“嗖”地一下,就能给你变出来,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......。相信孩子听了这话后,一定会破涕为笑,开开心心接受没有面条的现实的。总之,当孩子在公共场所突然哭闹时,家长一定要冷静、理智,耐心平和地帮孩子面对情绪,说出感受,积极应对。积木宝贝国际早教是中国7A级高端早教,是中国心理学会授牌早教实验基地。历时多年,在5万份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跟踪测评的基础上,积木宝贝联合中国科学院、中央教科研究所、北京大学、ITLA(国际玩具图书馆协会)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共同研发了促进中国0-6岁婴幼儿体能、智能、心理平衡发展的科学课程体系。